中國能源裝備國產化加快提速,正為中國能源安全增加更多砝碼。8月29日,以“肩負使命、產業報國”為主題的中國能源裝備自主創新報告會在京召開。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成員廖永遠出席會議,并分享了西氣東輸工程推進能源裝備國產化案例。與會者高度評價了該案例。
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以及正在建設的三線是我國能源輸送系統的大動脈,總長接近2萬公里,對完善我國油氣戰略通道有重大意義。廖永遠指出,面對工程建設之初,X70、X80鋼材和鋼管以及大功率壓縮機組等裝備全部依賴進口等挑戰,中國石油聯合國內企業,依托西氣東輸工程,打響了一場油氣管道關鍵裝備國產化攻堅戰,實現了油氣管道材料和重大裝備的國產化。工程不但創造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還直接帶動國內鋼材、設備等相關產業發展,帶動相關投資8000多億元,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經濟增長和提高國家綜合實力意義顯著。
廖永遠指出,國家部委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是實現國產化的關鍵;以重大工程應用為導向是實現國產化的基礎;建立政府指導、產學研用聯合攻關機制是實現國產化的保障。正是得益于這些成功經驗,中國石油國產化工作才得以順利實施。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中國石油將認真履行經濟、政治、社會三大責任,充分發揮國內行業優勢,創新聯合攻關機制,為國產化裝備提供技術標準、試驗場地、優先采購等全方位支持,全面推動我國能源裝備國產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如何清醒認識國產化面臨的挑戰并尋找解決方案,是會議核心話題。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徐錠明一致認為,中國能源裝備企業要時刻吸收新理念、跟蹤新趨勢,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從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張國寶還呼吁政府加大國產化工作協調力度,市場要建立對國產化裝備的客觀認識和信心,多方一起創造能源裝備國產化新業績。
會上,能源裝備領域的專家學者還以民營能源制造企業煙臺杰瑞集團為例,探討能源裝備企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大家提出,企業要重視理念創新,加大創新國際化、品牌國際化、營銷國際化和標準國際化力度。國有和民營裝備企業要創新競合關系,謀求更大發展空間。
此次會議由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國能源報社共同主辦。會上還舉辦了《中國能源裝備年鑒2012》首發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