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800億元煉油石化項目因中石油高層落馬面或告吹。對此,9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中石油新聞辦進行求證,該辦有關人士稱,對此項目的具體進展不太了解,對上述報道的內容也不知情。
殼牌公司在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書面回復中稱,項目還處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而臺州發改委則否認上述項目被停的說法。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1月,中石油與卡塔爾石油國際有限公司、殼牌(中國)有限公司簽署浙江臺州煉化一體化項目合資原則協議,三方將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動項目的實施。
當年7月,臺州煉化項目獲國家發改委立項。中石油集團持股51%,殼牌和卡塔爾石油國際分別持股24.5%,項目包括每年煉油2000萬噸、年生產乙烯120萬噸以及30萬噸級原油碼頭等工程,總投資達800億元。這是殼牌在中國首次參與煉油業務。
據一位石化行業人士分析,項目處于可行性研究階段,就是對項目未來的經濟前景、當地環保可承受性、實施的可能性等展開研究。所以,這個項目到底是否能上馬開工建設還是一個未知數,現階段的可行性研究是項目上馬還是下馬的關鍵環節。
據中石油一位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臺州煉化項目是蔣潔敏主政時期的產物。中石油新的領導層對于過去中石油資本支出過大的問題已經引起重視,正在改變戰略,不再追求規模,而是提高利潤和效益,嚴縮煉化項目投資,而臺州煉化項目中石油要投資400億元左右,這不是一筆小錢,項目評估一定很慎重。
對此,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項目下馬,對中石油而言,其未來的資源布局或因此受到影響。據了解,中石油煉油能力主要集中在西北、東北等地。在石油消費旺盛的南方,中石油的煉油能力和加油站業務與其他國有石油公司相比稍顯不足,“北油南運”成為該公司成品油銷售的一大特點。而臺州煉廠一旦建成可直接輻射整個長三角,并與中石化鎮海煉化展開直接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