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分組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可再生能源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審議中,有委員建議要進一步加強規劃的科學性,在具備資源優勢的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但不能因其為新興產業,將其搞成裝點門面、遍地開花的工程。
筆者對委員推動有條件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建議深感贊同,不過,結合目前國內限煤大勢下各地能源需求缺口持續擴大,天然氣、光伏、風能等清潔型替代能源或因價格掣肘,或因推廣困難等因素短期難以貢獻力量的情況下,各種形式、層級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在各地因地制宜加速發展也屬形勢需要,在對項目申審、推進工作做好監管的前提下,實現遍地開花也未嘗不可。否則,待到有條件的“試驗區域”技術成熟再實現產業推廣,多將落后于能源消費升級的節奏,同時難以滿足國內龐大的能源需求缺口。
以近期備受關注的煤層氣為例,國內幾大產區、主導國企經過十數年的不懈努力和試驗,僅有山西在近兩年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果,并在今年下半年以來愈顯活躍,在產業政策、公司產銷方面屢有動作。公開資料顯示, 2012年全省煤層氣抽采量69.2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總抽采量的近5成;同時在城市燃氣和化工、發電等應用領域積極推進,2012年全省煤層氣利用量 34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總利用量60億立方米的57%,可見目前山西煤層氣開發已經初具規模。
相對,國家政策面明確推動的新疆、遼寧、黑龍江、河南、四川、貴州、云南、甘肅、陜西等煤層氣資源主要蘊藏地區則表現平平,近年實際投產、利用煤層氣項目體量有限,計劃提出的建設規模化開發示范工程多尚處申報、甚至籌備階段。公開資料顯示,預測資源儲量達9.5萬億立方米、占全國預測資源量的26%的新疆,2012年煤層氣抽采總量僅為8889萬立方米,利用量僅為634.5萬立方米;同樣,貴州煤層氣蘊藏總量3.15萬億立方米,約占全國10%,目前全省有9個礦建立了瓦斯利用系統,年利用瓦斯僅4000萬立方米。其余,河南、遼寧、黑龍江、四川、云南等地煤層氣產量及利用情況更是不盡人意。
結合此前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1季度只有河北、內蒙古、吉林、安徽、貴州、陜西、寧夏等7省完成瓦斯抽采和利用目標,在未完成任務的省份中,湖南煤層氣利用率不足15%,吉林利用率只有9.5%,云南只有6.5%,江蘇、新疆煤層氣抽采利用率為零。同時,重點企業中聯煤、中石化、晉煤等各煤層氣企業均未完成目標,煤層氣利用率同比下降3.1%,降至76.6%。
可見,作為新型清潔能源主力之一的煤層氣,目前發展為山西一枝獨秀的現狀,與其資源分布特點并不相稱。結合各地存在的資金、技術等制約產業發展的現實問題看,若不加以引導,這一現狀多將演變為影響整個產業后期發展效率的阻礙。建議監管層及地方政府加快落實引導、支持各地企業對煤層氣項目的投入和推進速度,實現資源主產區勘采、利用量的加速提升,助力產業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