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油”)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收購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秘魯油氣資產的議案》。
公告稱,根據上述《議案》,11月13日,收購方與轉讓方簽訂收購協議,收購方向轉讓方收購目標公司的全部股份,即1.45001億股,收購價格約為26億美元。公告強調,該收購價是“根據目標公司的評估價值加上目標公司凈營運資本數額為基礎確定的”。
收購落地
這則公告讓之前中石油收購的傳聞落地。此前在10月29日,彭博社就曾報道,中國石油將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下稱“巴油”)在秘魯的石油開采業務。當時,彭博社的說法是,該交易標的包括巴油在秘魯的油田、開采權、煉油廠及相關資產,且“該收購計劃預計最快將于11月正式公布”。
昨日,中國石油公告進一步披露,目標公司在秘魯擁有三個油氣區塊資產,包括兩個區塊100%權益及第三個區塊46.16%的權益,第三區塊的剩下權益由西班牙Repsol公司持有,共計53.84%。
中國石油還披露,按目標公司持有權益計算,“三塊資產可采儲量可觀,目前產量約為80萬噸油當量/年”。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石油國內外產量總計2.78億噸當量,即每天能產油氣76.16萬噸當量。
中國石油之所以能購買該資產,主要是因為巴油市場策略的調整。早在今年6月,路透社就曾報道,巴油正“尋求剝離海外資產專注于國內市場”,其中,就包括巴油想急迫出售的秘魯資產。此前,巴油定下了大規模的國內開發策略,尤其是,10月23日,巴油、道達爾、殼牌及中海油和中石油5家公司,聯合中標了巴西據稱可開采量高達120億桶的深海油田利布拉油田。據巴西國家石油管理局預測,該油田未來數十年間的持續投入將高達千億美元以上。這意味著,作為利布拉油田最大股東(40%)的巴油不得不尋找龐大的現金流。
事實上,為了籌集資金,其還以15億美元的價格將巴油在非洲的部分資產賣給了巴西投行Grupo BTG Pactual。秘魯資產則不出意外地成為了又一個出售標的。
布局拉美
不過,中國石油昨日強調,雖然簽署了協議,但仍要取得中國和秘魯監管部門的批準,同時,Repsol要放棄其對第三油氣區塊的優先受讓權或目標公司將其持有的該等權益轉讓予Repsol。另兩個前提是:目標公司的財務狀況、業務及前景未發生重大不利變化,且轉讓方從秘魯稅務部門獲得有關其對目標公司的投資的稅務證明。
中國石油解釋,目標公司是巴西石油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主要在秘魯從事油氣勘探開發及生產活動,主要股東為巴油附屬的荷蘭公司(持股0.21%)及西班牙公司(持股99.79%)。
根據2012年經審計財務報表,目標公司總資產約為14.2 億美元,凈資產約6.6億美元,2012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約 6億美元,凈利潤約1.02億美元。按26億美元的收購價計算,中國石油本次仍屬于大幅溢價收購。
對此,公告解釋, 秘魯是拉美地區投資環境比較穩定的國家之一,三個目標資產屬較好石油資產,預期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公告同時稱,該項目的成功獲取將有利于擴大本集團拉美地區油氣合作規模和促進本集團海外業務可持續發展。
有專家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應抓住中巴良好的政治氛圍,加大在巴西乃至南美的能源布局。同時,相對于非洲和中東的資源,該區域的資產不必受太多地緣政治風險的干擾。
在上游資源的布局,也將增厚中石油的業績,并讓股價持續受益。中國石油在10月29日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稱,其上游勘探與生產業務“取得重要進展”,油氣產量實現穩定增長。
“換算成油氣當量產量,共計10.394億桶,比上年同期增長4.3%,其中,海外油氣當量產量1.014億桶,比上年同期增長2.0%。”中石油第三季度財報稱。
事實上,除了南美的資產,中國石油今年3月中旬以4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意大利埃尼集團旗下莫桑比克油氣區塊的交易,成為該公司最大規模的一筆海外收購。另據外媒今年7月的報道,中石油集團公司還有望收購美國康菲國際石油有限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卡沙甘(Kashagan)油田的權益,預計的交易價格是50億美元左右。
(黃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