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份以來頻頻走低的國際油價在11月24日又告重挫,因為當天伊朗與國際六強(中國、美國、德國、法國、英國與俄羅斯)在日內瓦達成了歷史性的“核子計劃初步協議”。根據此協議,伊朗承諾暫停或縮減多項核子計劃,而國際六強則承諾6個月內局部放寬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雖然并未包括放寬對伊朗的石油出口限制,但卻已經使國際投資者產生看空油價的預期。
從供給面分析,自2年多前國際各國對伊朗采取更嚴厲的經濟制裁后,伊朗的石油出口量由高峰期的毎日4百萬桶降至250萬桶。我們認為,伊朗核談后,短期對油價確實有負面影響,但幅度應不會太大,對中長期影響則相對有限。主要的原因是:過去伊朗出口對象主要為歐洲與部分亞洲國家,對布蘭特原油價格的影響,高于對美國西德州原油的影響,但因歐洲庫存仍在低水位,對油價有一定支撐作用;此外,由于伊朗的產油與出口設備停擺已久,需要時間恢復。
撇除伊朗因素,美國與中東國家的產能狀況才是主導油價供給面的較重要部分。過去四年,由于頁巖氣探勘技術的突破,使美國原油產能激增4成,達250萬桶,此產量幾乎相當于伊朗、利比亞、敘利亞與伊拉克石油出口減少的總量,美國石油的增產是抑制油價走高的重要原因。但是,因為油價的走低不利于需要高油價來支付社會福利以緩和政治緊張的阿拉伯地區國家,所以以沙特為首的波灣諸國可能減產石油生產以穩住油價。
若未來全球經濟復蘇并沒有對原油產生強勁的需求,則上述供給面的條件將讓國際油價出現區間震蕩的走勢。油價的平穩,對于全球通脹壓力是極大的利好,有助于歐美等國持續目前寬松的貨幣政策。平穩的油價或許讓能源類股票沒有大幅走高的背景,但對于成本較低的大型探勘公司而言仍有成本優勢。我們持續看好頁巖油氣開發的受惠族群。此外,加上技術進步與成本下滑,能源探勘生產、設備服務與化學品等公司會是平穩油價的背景中,持續有機會表現優異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