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價格不調整,不僅難以體現“優質優價”的價值規律,生產商和進口商也會面臨供應越多虧損越多的尷尬狀態
隨著整個社會對環境質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也在大幅上升,但價格政策仍是目前困擾我國天然氣發展的一大瓶頸。
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就曾撰文指出,天然氣價格不調整,不僅不能體現“優質優價”的價值規律,生產商和進口商也會面臨供應越多虧損越多的尷尬狀態。
中國是天然氣消費大國,也是天然氣資源相對貧乏國。隨著天然氣消費量增速加快,價格改革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預計達到1700億立方米,其中民用氣占36%左右。據中石油研究院近期發布的數據,2013年中國天然氣進口總量預計為5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3.8%。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最近三年在國際市場上進口的天然氣進口價格普遍較高,基本維持在15美元—20美元/百萬英熱左右,折算到國內是3.3—4.3元/立方米。即便從緬甸以9美元/百萬英熱的價格進口管道天然氣,到邊境折合起來也會達到3元/立方米。這個進口價加上國內管輸價格,進口商虧損嚴重,各地天然氣市場發育不平衡。
2013年,國家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推進天然氣價改進程。
2013年6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稱,自7月10日起,將全國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平均上調0.26元,這實質上是將2011年開始試點的“市場凈回值”的定價機制向全國鋪開。此次調價未涉及居民用氣,將非居民用氣分為增量氣與存量氣區別對待,不但大幅緩解了我國進口天然氣的虧損壓力,也將對下游用戶的影響控制在有限范圍內。
2013 年10月14日,國家發改委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 “各地要按照我委《關于調整天然氣價格的通知》及相關文件精神,抓緊出臺天然氣銷售價格疏導方案和配套措施,爭取冬季用氣高峰前完成全部疏導工作,切實發揮價格杠桿調節供需的作用。”公告稱,“同時,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在終端消費側推行季節性差價和可中斷氣價等差別性價格政策,促進移峰填谷和節約用氣,緩解天然氣供應壓力。”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表示,此舉意在在用價格手段控制天然氣的整體供應和消費,或者說,這是在為未來的終端天然氣漲價作鋪墊。
2013年12月17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組織召開《關于實施居民生活用氣階梯氣價(征求意見稿)》的討論。某參會人士對媒體表示,經過數年的醞釀以及此番周密詳細的討論后,該征求意見稿將很快上報至國務院,并有望于2014年初推出或適時擇機推出。
展望2014年,天然氣價改進程是否會呈現重大突破?多數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一年時間的地方試點后,階梯氣價指導政策意見出臺的時機已到,現在試點地區多為南方城市,階梯氣價要在全國展開尚需時日。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居民用氣試行階梯價格主要由各地分頭推進。據統計,目前國內已經實施居民生活用氣階梯氣價的地方有河南省、云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湖南省、江蘇省、廣西省、廣東省等。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小平表示,有階梯電價在先,消費者對這種定價方式并不陌生,保證低收入家庭正常生活的情況下,用氣越多的人支付成本多,也符合社會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