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生活,關乎民族未來。霧霾天氣范圍擴大,環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發展方式亮起的紅燈。必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下決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治理為突破口,抓住產業結構、能源效率、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健全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新機制,實行區域聯防聯控,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
2013年以來,中國各地持續加重的霧霾天氣,一再引發人們對環境的關注。統計顯示,2013年,霧霾波及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創52年來之最。2014年伊始,我國中東部地區因霧霾天氣造成中重度空氣污染,嚴重影響了公眾的健康,不僅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且也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治理霧霾已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繼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后,相關部門陸續出臺大氣治理措施。
當前,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為治理霧霾提供了破解路徑,并得到了國家高度重視。2013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振光伏行業,新一輪光伏電站投資熱潮正在悄然興起。國家能源局明確2014年我國光伏項目建設規模為14GW,分布式占60%,主要向東部有補貼和電價較高地區傾斜。預計從2014年起,我國未來光伏電站的發展將以分布式電站為主。
一般來說,新能源的發電成本要高于煤炭等傳統能源的發電成本。因此,沒有政府補貼,新能源發電的商業模式難以維系。德國是全球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德國政府從1990年開始對屋頂光伏提供資金支持,對初始建設資金進行補貼。1990年12月,德國頒布了《上網電價法》,對光伏發電進行電價補貼。1990年,德國在通過了“十萬屋頂”項目之后,德國光伏產業在全球市場中得到飛速發展。到今天為止,在全球范圍內安裝的光伏項目中,有1/3在德國。可以說,德國光伏發電市場的高速發展,與政府對于初始建設的補貼和之后過渡到直接電價補貼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
為促進分布式光伏電站在中國快速健康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在全國兩會政協提案中建議,中央政府進一步完善度電補貼政策,免除光伏發電企業的稅收和行政事業收費,地方政府要積極配合中央政府加大補貼力度。
李河君指出,現行度電補貼水平是影響分布式電站大規模發展的關鍵所在。度電補貼的初衷主要是鼓勵自發自用,而現行采購電價加上0.42元/千瓦時度電補貼的最終電價成為衡量光伏發電效益的標準。從目前國家能源局公布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的14省市的銷售電價看,除上海、北京外,其他省市10KV以下的工商企業用戶銷售電價加上0.42元補貼,用戶能夠得到的理論收入基本上低于每千瓦時1.15元,其標準安裝條件的財務內部收益率也僅有8%。據此分析,如果所建設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全部按照火電脫硫電價加上0.42元補貼賣給供電部門,14省市的平均上網電價將在0.9元/千瓦時左右。在這種狀況下,發電投資商的積極性將受到嚴重挫傷。
綜合來看,政府要完善度電補貼政策,加大補貼力度,落實補貼措施才是發展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持續發展之道。在政府補貼政策的激勵之下,如果中國的每一個家庭和企事業單位都建立光伏電站,中國就成為一個巨大的光伏發電廠,中國將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實現可持續發展,國家能源安全問題和空氣污染問題都能完美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