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在經歷了歐美“雙反”、產能過剩、優化組合等發展陣痛之后,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得以迅速發展。而光熱發電在光伏發電熱熱鬧鬧的跌宕起伏中,靜立一角、默然開放。
事實上,光熱發電在上世紀80年代就形成了建設熱潮,之后由于技術和成本障礙出現了停滯。
而在日前舉行的2014清潔電力高峰論壇,則將處于“深閨”的光熱發電推向前臺。多位專家在光熱發電分論壇上分析解讀,列出其優勢所在和技術經濟問題,并提出多項建議,大家共同期待國家出臺相關產業政策,推動光伏與光熱發電協同發展。
三大優勢鑄就發展基石
“光熱發電是戰略性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雖然當前尚有技術和經濟性的問題需要解決,但發展光熱發電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相對于其他電源,光熱發電具有獨特優勢。”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孫永安在“2014清潔電力高峰論壇”上表示。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光熱發電發展目標,到2015年達到100萬千瓦。這一目標重要的意義體現了國家發展光熱發電的決心和導向。
國家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王志峰認為,光熱發電在發電效率和穩定性上優于光伏發電。
近五年來,隨著技術的快速進步、產業的發展和對清潔能源需求的增加,光熱發電逐漸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熱點。
孫永安認為,我國發展光熱發電具有三大優勢。其一,大規模發展光熱發電有助于推動可再生能源的整體發展和電力結構的轉型。大規模開發光熱發電可以緩解西部和北部的風電、光伏發電并網困難局面,共同組成清潔發電系統,提高可再生能源在電源結構中的比例。其二,發展光熱發電對經濟和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非常顯著。光熱發電產業鏈絕大部分為制造業,光熱發電系統集成運行控制成為新興產業,因此光熱發電不僅是提供一種清潔能源供電方案,更重要的是可以拉動經濟和多項傳統的新興產業的發展。其三,光熱發電市場面廣,發展潛力巨大。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尤其是西部和北部地區,土地和太陽資源可以滿足光熱發電大規模發展需求。
從技術角度上看,王志峰認為光熱發電有其獨到的三大優勢。一是上網功率平穩,時間長。考慮云遮情況,目前蓄熱時間10小時左右,而光伏卻沒有蓄電系統。二是余熱綜合利用,這是其他新能源所沒有的特性。這個特性可使光熱發電與常規能源實現互補,實現減煤目標,達到節能減排效果。三是優異的環境特性。光熱發電每千千瓦時電量排出二氧化碳僅有12千克,光伏發電是110千克,天然氣發電為435千克,煤電為900千克。
據介紹,太陽能熱發電在早上6點鐘以前即可供應能量,之后可持續供應能量到24點,這是光伏發電所不能達到的。
“目前世界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不是在醞釀狀態,而是已經發揮了重大作用。”王志峰表示。2013年6月30日,西班牙光熱發電最大貢獻達到全國用電量的7.7%,日均貢獻達到4.6%,月平均達到3.4%。我國目前還沒有一種清潔能源能達到這樣的貢獻率,這說明光熱發電是可以承擔大任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