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石化公告稱放開油品銷售業務板塊,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目前,公司已啟動成品油銷售端資產的評估。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銷售公司估價底線4000億人民幣,現在有意向的買方比較多,公司希望能賣到1000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石化的A股總市值不過6200億左右。
這意味著,一旦改革順利,從市值角度再造一個中石化有望實現。而這,必將激發處于沉睡狀態的巨量國資重估潮涌。
上門提親者眾
中石化拋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向一個月后,董事長傅成玉在2013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首次公開了下游業務混合制改革的“時間表”:6月底將完成油品銷售板塊的審計評估,公布引資方案,力爭第三季度前完成融資,并優先引入戰略投資者。
4月2日,中國石化再發公告稱,已將所屬油品銷售業務板塊資產整體移交給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擁有、管理和控制。
坊間傳言,近期復星、綠地集團以及一些保險機構等與中石化有接觸,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也有“牽手”消息傳出。
中石化內部人士本周告訴記者,“最近過來談的企業確實比較多,現階段我們不好透露這些企業的名字,油品銷售審計評估、引資方案這些也都沒有出來。”
據了解,油品銷售是中石化盈利最佳的業務板塊。截至2013年年底,公司銷售業務板塊擁有自營加油(氣)站30532座,成品油管線超過1萬公里,儲存設施的總庫容約1500萬立方米。而據中石化年報,2012年成品油營銷及分銷板塊實現經營收益427億元,2013年這一數字為351億元。
此前,銀河證券研報指出,中石化成品油銷售板塊近年來的息稅前利潤一直維持在400-450億之間,即便按照10倍PE估值,成品油銷售板塊就值4000億的市值規模。
記者接觸的知情人士更透露,公司希望成品油銷售板塊整體能賣到1000億美元。
國資重估潮
中石化對油品銷售進行資產評估,觸碰到了改革的深層次問題。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金證券》記者直言,對其他國企來說,推進混合所有制,同樣將成為國有資產重估的一大機遇。
按照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兩會”期間給出的數據,國有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300家,在滬深300指數中的權重高達81%。依據證監會披露的數據,相關上市公司的市值在A股占比超過了60%。
但不可否認,很多藍籌股的估值低廉。其資產之所以被低估,部分原因是受制于經濟周期和轉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做高資產價值的機制。隨著混合所有制的推進,政府和企業有足夠的手段和動力來做高資產,從而形成一輪國資重估潮。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改變產權結構不是目的,提升企業運行效率也難以一蹴而就,但通過各種方法釋放出被壓抑、低估的資產價值,短時期內見效的可能性很大。
記者了解到,此前A股藍籌公司對旗下的優質資產,通常采取拆分上市的辦法實現“物有所值”,但幸運兒只是少數。以南方航空(600029)而言,2008年11月公司將媒體與廣告資源等無形資產18年的使用特許權,作價3503.66萬元轉讓給中國南航集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近幾年南航傳媒一直有獨立上市的風聲,2013年年初公司確認在A股排隊上市。按照公司對外披露的資料,南航傳媒注冊資本2億元,2010年主業收入超過2.5億元,凈利潤超8000萬元;2011年年底的數據則顯示,其主營收入超過3億元。南航集團和南方航空分別持股60%和40%。
不過在IPO通路不暢的情況下,李錦認為,國企通過引進戰投或財務投資者,用另一條腿走路,低估資產也可以被有效激活。
最大的贏家
混合所有制的紅利固然誘人,不過個中的風險也不容小覷。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斌告訴記者,雖然沖著穩定的銷售群體、龐大的體量,業外資本對中石化改革反應積極,“但中石化油品銷售的增長空間有多大、能給社會資本帶來多大的收益,這些并不樂觀。”
中石化最新披露的2013年年報顯示,成品油營銷及分銷板塊經營收益同比下滑近兩成。其中汽油的銷售額為5058億元,同比增長9.7%;柴油的銷售額同比下滑了2.6%至7083億元。
實際上,長期以來中石化汽柴油每年的銷售增速不過在6%左右,毛利率為6%左右,利潤率只有2%-3%左右。“而根據我們對山東一些民營加油站的監測情況,它們的毛利率接近10-12%。”張斌稱。
這一方面說明中石化的油品銷售板塊還有增長空間,但指望引入資本攪動“一池春水”并不現實。以30%可以出售給社會資本的股權比例來測算,社會資本的投入至少在千億以上。這樣的巨大資本需求量意味著,潛在的投資者很可能遠不止一兩個,相對話語權可想而知。
此外,由于中石化把控資源,參股資本依然要高度依賴于中石化,這無疑給“錢景”增添了不確定性。
相熟的業內人士更對記者稱,“中石化的這場改革,更多可能體現為一場資本盛宴。最近中石化市值漲了,一旦改革順利,也能緩解上游投資的資本壓力。”
銀河證券亦認為,中石化銷售板塊重組引入社會資本,最大的受益者是中石化本身,而不會是參股企業。按照銷售板塊整體4000億市值規模來測算,估計一次性總損益將貢獻業績約4元/股左右;如果今年全實施,那么今年公司的每股業績會接近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