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國石化宣布涪陵頁巖氣田勘探獲得重大突破,將以原計劃10倍的產能,提前加速進入頁巖氣大規模商用開發,并且在2017年建成百億方產能。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涪陵,從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了解到,自2013年9月15日涪陵頁巖氣一次點火成功之后,至今年3月底,天然氣分公司已經完成頁巖氣采購3.09億方,其中完成頁巖氣銷售2.29億方,增加庫存0.80億方。
“主要供應的是重慶、浙江、江蘇、江西、安徽及湖北五省一市。”負責頁巖氣銷售的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川氣東送銷售營業部經理吳剛強告訴記者,全年計劃的產量中,已經有超過10億方有了下家。
就頁巖氣商用定價問題,吳剛強透露,原則上國家發改委對定價是依據市場放開的,但目前還不是完全依照市場和成本定價,而是參照國內可替代能源的價格水平,執行國家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至于具體市場定位,吳剛強表示,在兼顧當地發展的同時,主要輸送高遠端市場。
涪陵氣田資源量2.1萬億方
據國家能源局官方數據,2013年全國頁巖氣總產量尚只有2億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從中石化相關人士處最新證實,中石化2013年的產量就超過1.4億方。
今年3月底,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香港宣布,公司頁巖氣產能2014年即將達到18億方、2015年達到50億方,提前進入商業開發;到2017年,100億方的產能目標若能順利實現,更相當于建成一個1000萬噸級的大型油田。
如何能在短短一年內,將頁巖氣產能迅速提高10倍、并能持續增長?答案就是位于川東南探區的涪陵頁巖氣田。從涪陵驅車經過一個半小時的盤山路,就可到達中石化首個實現商業化開發的大型頁巖氣田焦石壩。
據中石化公開資料表示,依照現有地質資料和產能評價,涪陵頁巖氣田資源量達2.1萬億方。記者具體了解到,這總計2.1萬億方的涪陵頁巖氣田又總共劃分為大焦石壩、丁山、南川、林灘場-仁懷、南天湖五個有利區。準確說,目前最早商業開發的是焦石壩頁巖氣田。
雖然“百億”產能目標看似突然,但勘探南方分公司頁巖氣項目部主任魏志紅向記者介紹,作為焦石壩的發現井——焦頁1井,在2012年2月就已經鉆探而出;2012年6月,在焦頁1井井深2020.00m側鉆水平井焦頁1HF井,隨后,焦頁1HF井于2013年1月交由江漢油田分公司投入試采,標志著涪陵頁巖氣田焦石壩區塊正式進入商業試采。
負責開發的江漢油田分公司副總工程師習傳學告訴記者,商業試采之初,也就是2013年1月底,中石化集團內部下達的要求就是要將頁巖氣產能提高到5億方/年,公司實際在2013年10月份就提前完成了任務。
“去年是勘探和生產交接的一個過程,勘探完之后只有那么幾口井,產量有限;而今年開始全面布井,全面進入開發階段,所以產能提高會非常快。”習傳學表示。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4月10日,涪陵頁巖氣田已經開鉆62口井,完鉆33口,完成試氣投產23口(含焦頁1HF井),正試氣2口;這意味著已經建成10億方/年的生產能力,目前日銷售200萬方,累計產氣3.60億方。
2014年銷售將超10億方
“截至3月底,天然氣分公司已經完成頁巖氣銷售2.29億方。”吳剛強透露,這也是中石化在宣布涪陵頁巖氣提前進入規模化商業開發后,第一次正式公開商業化進展。
他介紹,2014年已落實國內頁巖氣市場需求為103億方,中石化可承接頁巖氣20億方;2015年已落實市場需求約150億方,中石化可承接頁巖氣50億方。目前公司正在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做好承接100億方頁巖氣的市場準備。記者了解到,已經銷售的2.29億方的頁巖氣客戶主要包括建峰化工(1.18億方)、重慶燃氣集團(0.03億方)等。
吳剛強透露,2014年集團的產能目標是18億方,實際產氣量不一定能夠達到,但現在已經有10億方的銷售提前落實到了具體客戶頭上。“在外輸干線沒有完成之前,爭取在涪陵本地年銷售就能突破18億方。目前,建峰化工 (000950,SZ)可就地消化150萬方/日。”吳剛強指出。
此外,由于頁巖氣在國內大規模商業應用尚屬首次,業界對于如何界定“規模化”及“商業化”都沒有概念。對此,江漢石油管理局局長、江漢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孫健認為,在探點出來以后,只要能夠進入市場就是商業化;由于50億方的頁巖氣產量已經相當于一個500萬噸級的油田,這種規模的油田在國內本身不多,所以10億方的頁巖氣產量就可以算是規模化。
至于什么時候可以達到全國性規模的商業應用,吳剛強表示,主要還是要看勘探進展。
執行增量氣最高門站價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石化頁巖氣商用已初具規模,但頁巖氣的商用大戶建峰化工,至今仍遭遇著定價難題。按照2013年10月國家能源局公布的《頁巖氣產業政策》,頁巖氣出廠價格將實行市場定價,并鼓勵頁巖氣就近利用和接入管網。
位于涪陵頁巖氣開發區塊附近的建峰化工也正是自2013年9月開始使用頁巖氣的。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累計使用頁巖氣1.19 億立方米,并向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川氣東送銷售營業部累計預付了頁巖氣款2.14億元。但因為頁巖氣的獲取價格一直無法確認,其審計機構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對該年報出具了保留意見,并稱頁巖氣定價將直接影響公司盈虧性質。
吳剛強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事實上并非不能定價,主要因為建峰化工對價格的承受能力有限,需要和公司總部以及重慶市政府方面再進行另外的協商。截至記者發稿,該協商也尚沒有結論。
有業內人士認為,頁巖氣商用早期,由于根本沒有形成市場,價格也難有市場參照。吳剛強透露,雖然嚴格意義上說國家對價格是放開的,中石化也在積極推行頁巖氣市場化定價,但目前也并不是完全根據成本定價,主要參照了國內可替代能源的價格水平,同時發改委有最高限價,尤其是如果通過自己的管線運送,只能賣到管道的最高門站價。
“用別人的管道,價格可以適當加一些。”吳剛強說,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部署頁巖氣銷售執行國家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做好頁巖氣的價格疏導。業內人士指出,發改委之所以采用上限,主要還是考慮到“兩桶油”的壟斷因素,尤其是管道。
對于現在能夠承受的企業不多而給銷售帶來局限,吳剛強認為,這個價格雖然相比一般管道氣要高,但比進口液化天然氣低一些,所以還賣得動,“實際市場承受能力已經比我們原先的期望要好。”目前價格承受能力最強的是浙江地區。
不過,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未來的定價必然是逐步市場化的,從時間窗口上講,2015年存量氣增量氣并軌,統一定價,但是由于用氣對各個產業影響都很大,所以還是難以完全放開市場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