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伊拉克的亂局中,有一個地區與眾不同,便是擁有全球僅存的巨型、未開發油田的伊北部庫爾德地區。
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首府埃爾比勒(Arbil)是個典型的新興石油城,隨處可見的起重機和大牌汽車在繁忙的馬路上往來。石油工人和外國游客涌進奢華的酒店。
今年1月,新疏通的石油運輸管道給庫爾德地區帶來機會。過去該地生產的原油都由卡車從庫爾德自治區運出。這條由庫爾德自治政府(KRG)建設的管道從埃爾比勒西南部的胡爾馬拉(Khurmala)開始,全長250公里的管道通向伊拉克、土耳其邊境,最終連接到地中海港口杰伊漢。伊拉克國內石油售價在每桶 70美元,但國際市場的價格能達到每桶100美元甚至更高。
伊拉克擁有全球排名第五的石油儲量,約為1500億桶。庫爾德自治政府表示,占伊拉克國土面積1/10的庫爾德地區的石油儲量約為450億桶,伊拉克總儲備的近1/3。假設將庫爾德自治區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來衡量,其石油儲量僅次于利比亞,位居全球第十。
石油熱的背后暗藏庫爾德人的獨立夢。只是在新近極端組織的擾亂下,伊北部庫爾德地區的獨立夢受挫。
井然有序的庫爾德地區
去年10月,庫爾德自治政府稱,庫爾德地區石油產量可達到每天40萬桶,到2015年能達到100萬桶,到2019年將再次翻倍。對于只有520萬人、面積與瑞士相仿、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石油收益源源不斷增加的庫爾德地區來說,在伊拉克境內大多數地區仍飽受戰火動蕩與暴亂之苦時,庫爾德人的發展與生活水平又達到了新高度。
庫爾德自治政府稱,伊拉克戰爭后,庫爾德地區秩序井然、安全,生活相對安定,沒有巴格達的戰火與動蕩。
庫爾德自治政府從2007年開始向外國投資者出售石油開采合同,庫爾德人的人均GDP從10年前的800美元劇增到5600美元。這樣的迅速發展不僅使當地居民受益,還有早期進入的投資者。
從1980~1988年兩伊戰爭,到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20多年間,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包括伊拉克北部庫爾德自治區的石油資源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背后的原因有庫爾德地區政府與中央政府,特別是與時任總統薩達姆的沖突,以及后來薩達姆政權倒臺伊拉克所經歷的一系列動蕩。
石油振興將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地區變成了整個南高加索和中東地區庫爾德人的故土。與伊朗、土耳其、敘利亞的庫爾德人不同,伊拉克的庫爾德人自從1970年與巴格達政府簽訂協議以來,一直擁有自治地位。
改變地方與中央關系
石油也改變了伊拉克庫爾德地區政府與中央政府的關系。上一次自治政府與中央政府的緊張關系是在兩伊戰爭臨近結束,薩達姆軍隊為了打擊庫爾德人和伊朗的勾結,對庫爾德城市哈布賈采取化學襲擊,造成5000多人死亡。
多年來庫爾德人一直與巴格達石油部門相持不下。前者堅持其石油出口應當由庫爾德人自主決定,后者卻反對稱,只有中央政府發放的出口許可才具有效力。也就是說,在伊拉克政府看來,包括今年通向土耳其港口的輸油管道等單邊出口的行徑是公然違法,是對中央政府的挑戰。
此前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副秘書長殷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反政府武裝占領前的摩蘇爾由伊拉克政府軍、遜尼派勢力和庫爾德武裝共同控制;亟M織滲透后,沒有人愿意單獨承受這種攻擊,包括庫爾德武裝。
但6月15日,媒體報道,庫爾德武裝接管了北部基爾庫克省首府、石油重鎮基爾庫克。打擊肆虐的伊拉克反政府武裝,伊拉克政府軍需要與庫爾德武裝共同合作,以收復北部此前被反政府武裝占領的地區,并保護庫爾德政府轄下的三個北部省份。
伊拉克反政府武裝在伊國內的一系列襲擊已經不斷逼近庫爾德地區,庫爾德新一輪的石油繁榮能否安然繼續,現在是個大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