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國際能源署公布了其有關全球天然氣市場中期前景的最新預測年度報告。該報告預測,到2019年,世界天然氣需求年均增長將為2.2%,而去年他們的預測為,2019年前,世界天然氣需求年均增長為2.4%。
該報告指出,到2019年,世界天然氣消費將為3.98萬億立方米,比2013年的預測少了2%。國際能源署專家們預計,今后世界天然氣消費在住房和商業部門將明顯降低,可是,來自發電公司方面的天然氣消費卻在增長,這一趨勢將首先在北美洲顯現出來,而后會再套上歐洲。
中國的天然氣消費,到2019年,將幾乎增加一倍,而且同時將找平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天然氣消費增長的減緩。
國際能源署的這份報告指出,世界天然氣的年供應量將增長2.3%,達到3.98萬億立方米。2013年,世界天然氣年供應量增長僅為1.1%,增補的供應是由進入經合組織的北美洲、南美洲、亞洲和大洋洲國家保證的。
今后,天然氣需求的推動力將是發展中國家。到2019年,其在天然氣市場所占份額,將比2007年已記錄到的水平提高57%。
有媒體指出,經濟的低迷,來自煤炭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強烈競爭,再加上天然氣的高價相配合,將促使所有部門的天然氣利用增長緩慢并導致發達國家對燃料需求的下跌。
有媒體評述稱,沒有進入經合組織的國家,首先是中國,將保證天然氣追加需求的85%,到2019年,他們的天然氣消費將年均增長11%。而歐洲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在預測期內,天然氣消費的增長將為零。
2019年前,常規和非常規來源天然氣的開發可使中國天然氣開采增加65%,達到1930億立方米。
國際能源署的資料表明,2013年,世界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1.2%,達到3.49萬億立方米,而石油消費量同比卻增長了1.4%,煤炭消費增加了3%—4%,可再生能源的消費增長大于4%。
近3年來,在歐洲發展生態潔凈能源和煤炭價格降低的背景下,天然氣在發電中的利用幾乎少了400億立方米。
正如國際能源署指出的,歐洲的經驗表明,對電力的需求減少,比預期的更為強烈,一種類型能源的增長和天然氣的高價格,可以很容易使天然氣需求處于長時間短缺的威脅之下。
在2013年至2019年,汽車運輸業的天然氣利用會增加一倍,為930億立方米,其中最明顯的貢獻來自美國和中國方面。天然氣在汽車發動機燃料機結構中所占的份額,由于石油消費的縮減,其將從2013年的1.8%,增加到2019年的3.4%。
國際能源署的報告指出,液化天然氣將會成為增補天然氣需求的主力,即將投產的輸氣管道也將起到重要作用。國有公司作為天然氣傳統供應商的主要角色將改變由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私營公司領導的液化天然氣市場。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19年,世界市場的液化天然氣將會增加40%,達到4500億立方米。
國際能源署認為,2019年前,所有新的液化天然氣出口中的一半將歸于澳大利亞,同時,北美洲在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的份額將會占到約8%。
國際能源署執行總裁馬麗婭·萬·杰爾·胡文指出,“我們正在進入更加有效的天然氣市場時代。”她還指出,“天然氣需求的增長將主要取決于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同時,澳大利亞和北美洲向液化天然氣部門的投資,將會保證世界液化天然氣市場的供應。”但是,她還補充說:“液化天然氣的高成本,可能會弱化對其限制,同時,也會促使煤炭消費的增長。”
國際能源署最新公布的報告指出,2019年前,中國經濟的能源、工業和運輸部門將保證國家天然氣消費90%的增長。中國天然氣的年消費量將會達到3150億立方米。
中國仍將是世界天然氣主要進口國,但是,天然氣消費增長的一半將由本國來源的天然氣,其中大部分為非常規的天然氣加以補償。報告指出,2019年前,中國天然氣開采量的增長與2013年時的1170億立方米相比,將提高65%,達到1930億立方米。
同時,國際能源署預計,歐洲由于天然氣需求疲軟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在近五年內,天然氣消費將不會回到2010年時的高峰水平。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