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于美國時間7月8日公布了7月的短期能源展望,EIA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石油及其他液體燃料日均供應量增幅將分別為150萬桶和120萬桶,其中絕大部分的增量來自于非歐佩克國家;今明兩年非歐佩克國家的日均供應量增幅將分別為170萬桶和100萬桶,美國及加拿大將成為非歐佩克產量增加的主要來源國。
全球石油及其他液體燃料消費
EIA估算,去年全球石油及其他液體燃料日均消費量增加了130萬桶至9050萬桶。去年全球石油消費占實際GDP的比重為2.6%,預計今明兩年這一數字將分別為2.8%和3.4%。
在今明兩年的預測期內,非經合組織國家將幾乎占據全球消費增量的全部。中國依然是全球消費增速的重要引擎,預計今明兩年日均消費量將分別增加 40萬桶和43萬桶。然而,與2012年之前相比,現階段中國的經濟與石油消費增速均有所放緩。2009年至2011年,中國的年均GDP增速超過9%,每年的石油日均消費增幅近80萬桶。
EIA預計,今年經合組織國家的液體燃料日均消費量將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到日本及歐洲消費量下滑的拖累。EIA預計,今明兩年日本的石油日均消費量將分別減少13萬桶和16萬桶,主要是由于該國家不斷增加天然氣和煤炭在發電領域的使用量,并且,明年其國內一些核電裝置逐步恢復生產也替代了部分石油的消費量。EIA預計,今年經合組織歐洲國家的日均消費量將減少12萬桶,明年則小幅增加6萬桶,該地區去年的日均消費量下降了11萬桶。去年美國的液體燃料日均消費量增加了40萬桶,預計今年美國的日均消費量將保持不變,而明年將小幅增加7萬桶。
非歐佩克成員國供應
EIA估算,去年非歐佩克國家的液體燃料日均供應量增加了140萬桶至5410萬桶。報告預計,今明兩年非歐佩克的液體燃料日均供應量將分別增加170萬桶和100萬桶。其中,美國及加拿大合計的液體燃料日均供應總量將分別增加160萬桶和100萬桶。另外,EIA預計,今年前蘇聯地區的日均產量將增加12萬桶,主要來自于俄羅斯。然而,明年該地區的日均產量將減少10萬桶。由于持續不斷出現的問題導致商業化生產遲遲不能開展,哈薩克斯坦卡沙干油田一期工程的完成將被推遲到2016年上半年。
今年6月,非歐佩克國家由于意外事件導致的日均供應損失量為60萬桶,低于5月70萬桶的水平。南蘇丹、敘利亞及也門占據整個非歐佩克日均供應損失量的近83%。針對石油供應中斷及需求變化的情況,EIA并沒有將目前烏克蘭事件考慮在內。
歐佩克成員國供應
去年歐佩克成員國的原油日均產量為2990萬桶,較2012年同期減少了100萬桶,這主要是由于利比亞、尼日利亞及伊拉克等國的地緣政治導致其國內供應中斷,并且,非歐佩克國家的產量出現了強勁增長的勢頭。EIA預計,今明兩年歐佩克原油日均產量將分別減少30萬桶和10萬桶,目的是對沖非歐佩克國家產量的增加。
6月,歐佩克國家由于意外事件導致的原油日均供應損失量大致為270萬桶,小幅高于上個月的損失量,主要是由于伊拉克部分產量的損失。最近發生在伊拉克國內的動亂導致其產量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EIA將今明兩年伊拉克國內原油日均產量均下調30萬桶。EIA預計,在未來的一年半的時間里面,伊拉克國內的原油日均產量將不會超過330萬桶,這一數值是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EIA預計,今年全年沙特仍將保持較高的日均產量,用于彌補伊拉克供應增量的下滑。明年,沙特的原油日均產量增幅將有所下降,目的是對沖非歐佩克供應量的增加。
OECD原油庫存
根據EIA的估算,2013年年底,經合組織國家的原油商業庫存為25.5億桶,這大致相當于當期55天的供應量。報告預計,到今年年底,經合組織國家的原油庫存將上升至26億桶。
6月,北海布倫特原油現貨均價為112美元/桶,較5月的均價高出2美元/桶,這已經是該油價連續第12個月處于107美元/桶至112美元/桶的窄幅區間內運行了。伊拉克國內沖突的升級、今年以來中國持續不斷的處于歷史高位的原油進口量以及利比亞石油出口的繼續受阻,都對布倫特原油價格的上漲提供動力。
WTI原油現貨均價自5月的102美元/桶上漲至6月的106美元/桶,部分原因是新輸油管道將原油從庫欣地區向墨西哥灣煉油中心轉移。去年11月至今年1月之間,WTI相對于布倫特原油的平均貼水幅度超過了13美元/桶,今年6月兩者平均價差縮窄至6美元/桶。EIA預計,今年下半年WTI相對于布倫特原油的平均貼水幅度為9美元/桶,較上個月的預測值低1美元/桶,明年兩者價差將為10美元/桶。 (本文編譯自EIA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