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和今后石油價格下跌和低位運行階段,我國是否需要繼續進行海外戰略投資?答案是應該繼續進行海外石油投資,而且必須進行戰略投資。盡管石油價格在下跌,但中國依然需要保持對石油戰略資源的海外投資,確保價格穩定、供給穩定,在石油投資損失與進口價格受益之間平衡。不過,可能不必進行大規模投資,更重要的是如何優化投資。
中國海外石油投資現狀
截至2012年的20年,中國海外石油企業的油氣并購投資1318億美元,其中三大石油企業海外油氣并購支出1182億美元,占全部的89.68%,中化集團54億美元,中投和中信82億美元。2013年我國海外石油企業的并購交易300億美元,2014年52億美元,估計我國石油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累計在1800億美元左右。
另外根據媒體報道,我國政府還采取了外匯貸款換取石油的方式進口石油,目前對俄羅斯的規模在300億美元,委內瑞拉500億美元,厄瓜多爾、巴西、印度尚有一部分,合計規模估計在900億美元左右。
以上合計,我國對海外的石油投資總額大體在2700億美元。
過去20多年的海外石油和天然氣投資,使我國企業海外的油氣作業量和權益有了巨大增長。2014年中國石油企業的海外油氣權益量超過了1.3億噸,是2009年的1倍。
中國石油企業在海外的油氣直接投資和并購以及外匯貸款換石油,獲得了巨大的油氣股權和份額權益,為保障國內石油供給和需求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國內經濟持續和穩定發展提供了能源保障支持。
當然,由于種種原因,我國海外油氣投資也存在不足。比如一些投資和收購項目的政治風險大。在非洲、中東等政權更迭和戰亂地區的石油投資,損失較大。有些項目的并購收購價格高,經營嚴重虧損,還有些項目投資存在環境、地質、技術等風險。有些中標項目因為資金投入巨大,入不敷出,不得不放棄。有些收購、投資項目存在違約現象。
未來依然要進行海外石油投資
2003年-2013年,我國的石油消費從38964萬噸標準煤增加到69000萬噸標準煤,增長了77.1%,但國內石油生產遠遠滿足不了未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石油的需求,我國石油進口依賴度達到60%-66%左右。
最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在7.8%以上,每年石油消費增加量在2200萬噸以上,五年進口增加1.1億噸,2014年石油進口3億多噸,進口依賴度雖然有所下降,這是在國內原油幾乎不出口的情況下實現的。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石油進口規模將達到4.2億噸左右,到2030年石油進口6億噸左右。國內石油產量2020年為2.2億噸,2030年2.3億噸,合計的石油需求8.3億噸左右,比目前多3億噸。
如此龐大的石油進口需求,沒有海外投資及其權益的保障,可能面臨資源供應短缺、價格高企的壓力,甚至面臨其他不確定性風險。因此,盡管中國企業的海外油氣投資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長遠來看依然需要進行投資,確保國內需求的滿足。
過去十年全球石油供給增加了39270萬噸,年增加3900萬噸,但未來10年-15年是否能夠如此大規模增加很難確定,我國企業能夠進行直接投資,有利于保障全球的石油供應,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保障國內的石油需求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海外石油投資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全球石油開采能力和生產能力的穩定,以確保石油供應和價格穩定。過去十年,正是中國等亞太國家的需求,推動了國際市場對石油的投資和生產,導致全球能源結構調整。我國是能源資源短缺國家,我們依然需要進行能源資源投資,而石油是首要戰略資源。
我們認為,每年需要保持100億-200億美元的石油戰略投資,這些投資的作用主要在維持權益生產和作業量的全面開工,以確保石油供應乃至價格穩定。如果石油價格穩定在每桶45美元-65美元之間,相對于110美元的價格,中國進口石油就是降低了40%-50%的外匯。2013年我國進口石油28195萬噸,779美元/噸,進口石油外匯2196億美元,如果按照2015年1月進口石油價格467美元/噸,每噸節省外匯312美元,3億噸的石油進口就可以近1000億美元,未來石油價格基本穩定在進口到岸價格500美元/噸左右(55美元-70美元/桶),未來每年年均3.5億噸的石油進口,每年就可以節省970多億美元。進口節省的外匯資金,遠遠超過油氣的投資總額。
當前,由于石油價格下跌,很多國際石油企業需要資金支持。我們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和外匯資源的優勢,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