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16年國際石油市場表現、國際貿易新格局、國際地緣政治新風向,筆者對2017年國際石油市場趨勢做出三個判斷。
第一,國際
油價最壞的時期已過,未來油價將呈緩慢上升態勢。從需求側看,世界石油需求增長將相對穩定,但增速略有放緩。2017年,全球經濟將延續緩慢復蘇,但存在美聯儲加息、英國脫歐持續發酵、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下行等風險因素。預計2017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速將進一步放緩,比去年增長130萬桶/天。
從供應側看,石油輸出國組織(
歐佩克)將重拾價格管理政策。低油價已持續兩年有余,產油國財政普遍難以承受,迫使其更愿意采取穩定市場和抬升油價的策略。目前,歐佩克執行減產協議情況較好,下半年繼續維持當前產量目標的可能性比較大。然而,后續進一步落實及油價回升仍面臨諸多阻礙:首先,限產協議豁免的利比亞和尼日利亞兩國仍有較大增產潛力;其次,歐佩克內部產油國仍存在瞞報產量的可能;再次,俄羅斯下半年仍可能大幅增產;最重要的是,美國原油產量大幅回升將可能成為市場再平衡及油價回升的最重要阻礙。
基于此,預計2017年油價運行中樞上移,年均價為53美元/桶至58美元/桶。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施政方略的調整變化、歐盟分崩離析的潛在危機、中東矛盾復雜難解、中國經濟轉型及國際新角色調整前景等,都將不同程度地持續影響市場和油價。
第二,美國能源獨立將加速全球石油貿易格局深化調整。政策層面,特朗普入主白宮后,主張“美國優先能源計劃”,新政將加速美國能源獨立步伐,美國將成為重要的原油出口國。隨著美國國內原油產量不斷回升,美國原油出口禁令于2015年年底解禁,
WTI原油的區域性瓶頸得以解除,WTI和
布倫特價差將逐漸回歸至反映品質價差與運費差異的正常水準。
新技術層面,“頁巖油革命”減緩了世界石油供應高硫化、劣質化趨勢。中期來看,美國頁巖油產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同時,歐佩克原油產量可能從2016年創下的歷史新高有所回落。因此,原油產量增量中輕質原油仍將占主要部分,原油品質結構的輕質化趨勢不會改變。長期來看,由于已探明儲量以中重質資源居多,未來全球原油品質仍將向中重質化發展。
從美國原油進出口看,預計其國內原油產量提高將導致其原油進口量大幅減少,“頁巖油革命”將導致其輕質原油進口量銳減。美國原油出口解禁后,美國原油出口量大幅增長。當前美國原油出口主要目標國家是加拿大,約占60%。禁令解除后其對亞洲、歐洲、拉美等地區的出口均有所增長,預計今年美國原油出口量能達到100萬桶/天。
從世界貿易格局看,產油國減產將導致近期貿易格局有所轉變。對中國來說,盡管中國進口來源日趨多元化,但對中東地區的依賴程度仍較高,進口來源仍較為集中。展望未來,世界石油消費增長將帶動國際石油貿易總量繼續增加,國際原油市場將形成北美、中東兩大出口中心,美國將從當前的原油凈進口國向重要的原油輸出國轉變,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將加大原油出口。中國、印度將保持全球石油需求中心的地位,中國將成為最大的原油進口國。
第三,世界
成品油貿易規模持續擴大,中國成品油出口大增或將改變區域格局。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世界石油貿易仍以原油為主,但是占比呈現下降趨勢,成品油貿易占比不斷上升。二是世界成品油貿易流向更加多元化,區域間互補性增強。分地區看,俄羅斯中亞、北美和中東為主要的油品凈出口地區,亞太、非洲、拉美和歐洲為主要的油品凈進口地區。分油品看,汽油主要流入北美、非洲、拉美、中東地區以彌補供應缺口,柴油主要從過剩的北美、亞太、中東和俄羅斯中亞地區流出,航煤主要從過剩的亞太地區向外流出。三是成品油的跨區套利活動不斷增加。
從亞太地區看,世界煉油毛利總體下降,亞太地區長期處于低位。中國通過加大成品油出口力度調節國內資源平衡,2016年成為亞太地區僅次于韓國和印度的第三大汽、煤、柴油凈出口國。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