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巴林和阿曼原油部長都表示,中國對石油需求或因國際貿易形勢緊張而放 緩,并對油價產生影響。
中東石油部長憂心忡忡巴林原油部長Sheikh Mohammed bin Khalifa Al Khalifa 在接受CNBC采訪時稱,目前石油需求方面存在著風險:
“需求會繼續像以前一樣強勁嗎?顯然,如果貿易問題持續下去,將會以一種負面 的方式影響需求。”
阿曼原油部長Mohammed bin Hamad Al Rumhy也提到,當前緊張的貿易局勢導致 中國對石油需求下降,這一點沒有得到市場足夠關注,F在,他們不僅要關注供應方面,如伊朗停止供應會發生什么?同時也在關注需求 方面的問題,即中國減少了對石油的消費,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他還補充說道,很多人都同意他的看法,即石油需求會受到貿易摩擦的影響:
“我認為如果貿易分歧加大,需求減少將不利于油價。”
不過,路透援引德國商業銀行資深大宗商品分析師Carsten Fritsch表示,貿易緊 張情勢雖然可能會令亞洲的石油需求放緩,但需求放緩也會很容易就抵消掉伊朗原油供給減少的影響。
并且有分析師認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繼續調整原油供應,以確保全球油市 供求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價格在過去兩年中保持穩定,目前油價在每桶70美元至80美元 之間,而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OPEC和非OPEC產油國之間達成的減產協議。
中國對石油需求放緩今年1月,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中國 2017年全年的日均原油進口量為840萬桶/日,超過美國的790萬桶/日,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其中,中國56%的原油進口來自OPEC 國家。
并且根據阿曼中央銀行2017年度報告,中國已連續10年位居阿曼最大原油出口目的 國,10年內出口量增加一倍以上。
但中國海關總署8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中國原油進口增速為3.68%, 去年同期則高達11.81%,今年1-7月中國累計進口原油2.61億噸,同比增幅5.6%也低于去年的13.6%增幅,無論從單月還是累計月份來看 ,目前中國原油進口增速已大幅下降。
國際能源研究機構就在此前預計,到2024年,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 需求國。
可再生能源正成為能源轉型的核心OPEC曾在《2040年全球石油展望報告》中寫道, 中國的能源需求預計將低于此前的預期,是因為中國政府正采取積極措施,以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轉變。
目前中國已發起了一場運動,關閉多個現有煤礦,并限制建設新的煤礦。以黑龍江 省為例,該省要求到2020年底,實現全省煤礦數量大幅度減少,礦井結構明顯優化,大中型礦井產能占60%以上。對此,黑龍江雞西、鶴 崗、雙鴨山、七臺河四座煤礦城市承諾在今年年底前將關閉淘汰煤礦百余座。
而根據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對外發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 (2016-2030)》,承諾到203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億噸標煤以內,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天然氣占比 達到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