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購計劃宣布七個多月后,中海油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Nexen)的交易終于畫上句號。
2月26日,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883.HK)宣布,已完成全面收購尼克森的交易。收購尼克森的普通股和優先股的總對價約為151億美元。中海油每股27.50美元的報價,比尼克森2012年7月20日的收盤價溢價61%。此外,尼克森現有約43億美元債務將予以維持。
這是中國企業完成的最大一筆海外并購。中海油稱,尼克森分布在加拿大西部、英國北海、墨西哥灣和尼日利亞海上等全球最主要產區的資產中,包含了常規油氣、油砂以及頁巖氣資源,是對中海油現有資產的補充,同時也使中海油全球化布局得以加強。
尼克森已成為中海油的全資子公司,普通股及優先股將在幾天后從多倫多證交所退市,同時在紐約證交所掛牌的普通股預計將在2月26日市場開盤前停止交易。
2005年折戟美國優尼科收購案后,中海油此番完購尼克森,贏得國內一片叫好聲。不過,也有外媒擔心,中海油為該交易付出的代價不菲,而且,未來中海油仍面臨整合風險。
2月26日,中海油收報15.06港元,下跌1.7%。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當天宣布,在完成尼克森收購交易后,中海油的評級維持不變。
新董事會中國人占兩席
兩家公司未披露美加監管機構批準交易時可能附加的條件,但中海油一名收購顧問稱基本符合預期。
BMO Capital Market的加拿大并購小組負責人Dan Barclay對路透社稱,“他們(中海油)最終獲得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只是條件比最初苛刻了一點。”他也是中海油此次交易的財務顧問之一。
彭博社報道稱,加拿大方面與中海油談判時提出的條件之一是:保證尼克森董事會成員中,至少50%是加拿大人。這意味著,在董事會表決時,中海油方面實際上將淪為“少數派”。
尼克森宣布,其即將成立新的董事會,由中海油、尼克森現有管理團隊及加拿大籍獨立董事組成,中國人在董事會的六席中僅占兩席,中海油首席執行長李凡榮出任董事長,其他董事會成員包括Reinhart,方志(中海油副總裁兼中國海洋石油國際有限公司總經理),Barry Jackson,Thomas O"Neill以及William Berry。
而管理層方面,尼克森將由首席執行長Kevin Reinhart繼續負責管理,其在尼克森有18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Martec邁哲華(上海)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曾說,“本身尼克森這樣成體系的油氣公司,就是一個獨立王國,一個外國公司去并購它,本來就不是很方便。更何況是一家中國公司,更難。無論管理能力、商業差異還是政治差異,很可能導致尼克森留下來的那批人不聽話。”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中海油方面未能全面掌控尼克森的管理,亦屬無奈。在中海油此次收購前,中國石油(601857,股吧)企業的絕大多數海外投資,都是進行少數股權投資。此番中海油則是全盤拿下尼克森。
被要求維持勞工規模
中海油方面吞下的“苛刻條件”,還不止“董事會席位”。
此次收購遭到加拿大監管部門的兩次審批延期,歷時七個月才得以完成。據彭博社報道,加拿大政府在與中海油談判時,還要求中海油未來保障資本支出規模。阿爾伯塔省政府則要求,在5年內,中海油要維持尼克森的勞工規模,并明確科研投入與計劃。彭博社稱,這些要求得到了中海油的同意。
另據新華社報道,中海油承諾,計劃通過在尼克森原總部的卡爾加里設立地區總部,建立北美和中美洲運營平臺,負責管理尼克森現有資產以及中海油在加拿大、美國和加勒比海地區的資產。
在經歷了2005年競購優尼科失利之后,中海油在海外并購舞臺上長時間沉寂。直至2008年中海油收購加拿大哈斯基能源公司部分股權終于打破這種沉寂。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姬利告訴新華社記者,在收購尼克森之前,自2008年以來,中海油已經完成了五起海外收購,積累了并購運作經驗和人才隊伍,熟悉了海外并購相關的法律和財務流程,為迎娶尼克森打下了基礎。
必須指出的是,最終收購尼克森成功,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尼克森方面近年來運營欠佳,股價也早已跌破了凈資產。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報告中稱,尼克森過去數年的生產表現不濟,成為是次交易的主要憂慮。
北美成中企投資熱土
眼下,北美地區已成中國油企的投資熱土。
根據IHS的數據,2012年以來,中國有一半以上的海外油氣并購發生在北美。就在中海油宣布交易成功的前一天,中國的另一大油氣巨頭中石化宣布,以10.2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天然氣開發商切薩皮克能源公司一油氣資產50%的權益。
這與目前國際油氣收購的大趨勢頗為契合:2011年初開始,全球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油氣并購發生在北美。地緣風險低、商業開放、非常規油氣蓬勃發展,使北美成為全球油氣開發的前沿地帶。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去年,中國國有油氣公司用于收購海外油氣資源的資金達到創紀錄的350億美元,其中包括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公司。上周,國際能源署(IEA)預測,這波收購完成后,2015年中國國有企業在海外石油日產量將達300萬桶,高于科威特目前的產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企瞄準北美的同時,正在探討能源獨立性的美國,卻仍在加大來自海灣地區的石油進口量。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美國已經從沙特阿拉伯進口了超過4.5億桶石油,超過2009、2010或2011年的全年進口量。來自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進口量在美國石油進口總量中所占比重自2003年以來首次超過了15%。海灣地區作為一個整體在美國石油進口中所占比重超過了25%,創九年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