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價格是改革步伐最快、與國際最接軌的價格,從汽柴油價格,可以洞見中國資源價格的改革方向。
3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下調油價。比一次下調油價更重要的是,發改委調整了成品油定價機制,這是2009年5月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石油價格管理辦法》之后的第二次改革,沒有本質變化,仍在原有框架內運行?傮w而言,今后成品油定價將更靈活、更接近國際市場,改革舉措包括將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 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以往語焉不詳的“移動平均價格”改為“平均價格”。石油定價更加透明,此次下調油價符合市場人士的預期,沒有后延。
此次油價改革仍然存在不透明之處。
首先,取消4%的幅度之后,上漲與下跌是否仍然會按照計算漏洞,漲多跌少?其次,我國的油價根據國際市場而定,此次根據國內原油進口結構變化,適當調整了掛靠油種,但掛靠不同的市場會讓油價有很大區別。
我國石油主要從中東、拉美、非洲、俄羅斯等地區進口。按照海關總署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2012年中國前十大原油來源國分別是:沙特、安哥拉、俄羅斯、伊朗、阿曼、伊拉克、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和阿聯酋。從上述可見,布倫特、迪拜原油期貨價格對于中國影響最大,前者反映國際油價走勢,后者是中東油價的定價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