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國家能源局日前下發通知,將對頁巖氣開采企業給予補貼。市場對這一超預期的政策支持反應熱烈,但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大規模商業化開發利用頁巖氣仍需要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共同克服多重障礙。
據5日正式公布的政策,中國中央財政將對頁巖氣開采企業給予補貼,2012—2015年的補貼標準為0.4元/立方米,補貼標準將根據頁巖氣產業發展情況予以調整。地方財政可根據當地頁巖氣開發利用情況對頁巖氣開發利用給予適當補貼,具體方式由地方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研究確定。
頁巖氣是一種清潔、高效的非常規油氣資源。近幾年,美國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突破,產量快速增長,對國際天然氣市場和世界能源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而根據中國國土資源部的數據,中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為25.08萬億立方米,超過常規天然氣資源。
上述補貼政策公布之后,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諸多“頁巖氣概念股”在6日受到投資者追捧,股價一路大漲。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在一份證券研究報告中稱,“補貼標準超出業內預期和美國頁巖氣開發初期的標準,后續優惠政策出臺仍值得期待”。
“政府出臺較大力度的補貼政策,目的是為了提高頁巖氣開采企業的積極性,鼓勵參與者加大投資力度,盡快實現頁巖氣的商業化生產。”中金在報告中寫道。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中國雖然擁有世界上儲量最豐富的頁巖氣資源,但大規模商業化開發利用的征程將并不平坦。
外資投行瑞銀在6日發布的一份證券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的頁巖氣開發成本仍然偏高:“我們估算……即使加上補貼,四川的頁巖氣成本只有低于2.3元/立方米才具有大規模開采的經濟價值,這與美國主要的頁巖氣干氣的成本接近。我們認為需要5-10年才能將成本降低到這個水平。”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非常規能源技術支持部副經理、高級工程師包書景說,目前中國頁巖氣單井成本在4000-8000萬元人民幣,而美國主要頁巖氣水平井的成本僅在1700-2300萬元人民幣左右。
同美國的頁巖氣資源比較,中國氣藏深度大約是美國的兩倍,且集中在多山的南部和干旱的西部,開采的地質條件比美國氣藏復雜許多,此外還面臨水資源瓶頸。
中國華電集團油氣公司總工程師楊堃說,雖然目前頁巖氣評價和勘探開發大部分技術和手段都能國產化,但在鉆井導向工具、微地震監測技術等方面仍要依賴國外。
2009年,中國與美國簽署了《中美關于頁巖氣領域開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就聯合開展資源評估、技術合作和政策交流制定了工作計劃,中國各石油企業也已與殼牌、康菲、雪佛龍、?松梨等外資公司開展了頁巖氣方面的合作。
今年3月,中石油與殼牌中國簽署了中國第一份頁巖氣分成合同,將在中國四川盆地的富順-永川區塊進行頁巖氣勘探、開發與生產。
與大型國有企業主導中國首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不同,在今年10月26日的第二輪頁巖氣招標中,參加招標的83家企業中有近三分之一是民營企業。
專家表示,頁巖氣的巨大優勢和潛力是中國政府部門和國內外各種企業趨之若鶩的重要誘因。
數據顯示,美國頁巖氣產量在2007年到2010年期間翻了兩番,而美國天然氣價格也降到了10年來的最低點。
而頁巖氣的開發利用也有利于減少排放、保護環境。中國《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指出,按頁巖氣的年產量65億立方米計算,與煤炭相比,如果用于發電,可減少二氧化碳年排放約1400萬噸。
中國發改委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頁巖氣開發資金需求量大、風險性高,中國應該鼓勵多種投資主體進入,對企業身份的限制應當淡化,以廣泛吸引實力強、技術水平高、效率高的企業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