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試圖在較為清潔的燃料使用大幅增加之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中國正在鼓勵其天然氣行業試驗碳捕集與封存。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NDRC)在本月下發的一份通知中表示,將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促進CCS中試項目和示范項目在能源密集型行業——包括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發展。
中國——為四分之一的全球碳排放負責——早在2009年保證到2020年之前將其碳排放強度從2005年水平上削減40%至45%。中央政府希望通過以較為清潔的燃料,如相對低碳的天然氣代替煤炭來實現該目標。
根據來自發改委的智囊團——能源研究院(ERI)——的研究人員的說法,一項刺激政策預計有助于中國的天然氣消耗量年平均增長率到2015年年底達到18.5%,達到每年2290億立方米。到2015年,天然氣預計滿足中國能源需求量從2011年的5%上升到7.5%。
但是由于國內產量的增長有助于滿足需求,中國將必須使天然氣行業的碳足跡受到控制,實際上這對中國實現2020年的碳減排目標必不可少。能源研究院的能源寂靜與發展戰略中心的副主任劉曉莉向國際文傳電訊社說道。
燃氣電廠是途徑
根據愛丁堡大學商學院商業與氣候變化講師梁希的說法,天然氣加工將是CCS在中國的天然氣行業立足的最簡單方式。
梁希說道:“從天然氣加工廠捕集二氧化碳將是中國的早期的和低成本的捕集機會。這一過程是成熟的,已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
另一種可能性將是CCS用于燃氣電廠,這一點中國的公共事業單位一直在研究。中國最大的電力生產商華能集團在北京北部建造了一個開發二氧化碳捕集流程的實驗裝置,同時大唐電力公司在亞洲開發銀行的支持下,與專家們密切合作,研究用于天然氣電廠的這種流程。
梁希說:“然而,從天然氣工廠捕集二氧化碳還沒有進行大規模中試。因為在來自天然氣聯合循環電廠[CCGT]的煙道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相對較低,捕集成本將會非常高。從天然氣聯合循環電廠捕集二氧化碳需要重大激勵措施。”
作為廉價能源的煤炭的誘惑力仍然強大。梁希說:“在中國建造燃煤電廠的建設成本低得多——大約是英國的五分之一。不減排的燃煤電廠仍然比不減排的燃氣電廠更具經濟性,但是這種方程式在將來可能會改變。”
他補充說道:“對于一種低碳未來來說,捕集來自燃氣電廠的二氧化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不認為發改委馬上就會對天然氣部門的去碳化戰略施加足夠的注意力。”
在天然氣行業的上游和中游部分的開采、煉化、、運輸和封存是主要的排放來源。在開采期間來自鉆探地點的伴生氣的燃燒和來自封存罐的泄漏是主要的碳排放禍首。
根據能源研究院的副主任姜新民的說法,天然氣行業的大部分生命周期排放來自于運輸和封存期間的泄漏。姜告訴國際文傳電訊社說道,封堵和捕集這些泄漏將有助于實現大規模的碳減排。
繼續推進
對于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保持煤炭作為支配性的能源來源,CCS將是一種有效的措施,并將幫助諸如煤炭、化工和天然氣等能源密集型部門的去碳化。梁希說道:“考慮到中國大量的國家重點項目,發改委的政策比我預期的要來得早,這對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努力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消息。”
他補充道,發改委關注CCS在未來幾年內可能刺激一些大規模項目在中國的開發。“然而,開發一個CCS項目需要很長的交付周期。我認為這不會對實現2020年的碳強度目標做出巨大的貢獻。但是它對實現2025年和2030年的潛在目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