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蘇里格地區已經建成中國石油首個‘工廠化’作業示范區。”6月13日,看到川慶鉆探長慶50053鉆井隊、50065鉆井隊和40636鉆井隊同棲蘇里格東南G0—7井場聯動作業的壯觀場面,長慶油田公司采氣一廠副廠長、產能建設項目經理王振嘉說,“目前在蘇里格地區,像G0—7井場這樣大規模的‘工廠化’作業, 已部署9處。”
“工廠化”作業作為一項先進的施工組織管理模式,在國外天然氣開采企業已運作多年。油氣田開發的“工廠化”作業,即采用“群式布井、規模施工,整合資源、統一管理”方式,把鉆井中的鉆前施工、材料供應、電力供給等,儲層改造中的通井、洗井、試壓等,以及工程作業后勤保障和油氣井后期操作維護管理等工序,按照“工廠化”組織管理模式,形成一條相互銜接和管理集約的“一體化”組織紐帶,并按照各工序統一標準的施工要求,以流水線方式,對多口氣井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同時利用多機組進行批量化施工作業,從而集約建設開發資源,提高開發效率,降低管理和施工運營成本。
蘇里格氣田屬于國際上罕見的低滲、低壓和低豐度氣田,開發難度屬世界級,開采成本高。2012年,按照中國石油“將蘇里格東南區建成世界典型致密氣田開發‘工廠化’作業示范區”的要求,負責這個地區開發管理的長慶油田采氣一廠,在認真分析國外“工廠化”作業技術特點及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自主研發及試驗,在大井組井場布局、快速鉆井技術、高效水平井壓裂工藝等方面,率先進行“工廠化”作業。
今年年初,采氣一廠利用川慶鉆探長慶井下S00519—機組,在靖43—38井水平井井組,通過采用長慶自主研發的水力噴射工具,首次實施“工廠化”壓裂作業試驗,一次性壓裂改造達9段。批量化的壓裂組織方式,實現提速提效的雙贏。與常規施工相比,施工時效提高35%左右,儲液罐等設施的一次安裝綜合利用,避免重復動遷,單井降低作業費用10萬元。壓裂液的集中回收,避免或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初嘗甜頭的采氣一廠把“工廠化”作業在氣田開發中大面積推廣。目前,在采氣一廠已完成的近百口水平井“工廠化”作業中,以部署9口井的一個規模化施工井場為例,井場平整僅需用地0.5公頃,比原模式開發節約用地1.29公頃。新模式減少井場道路8條,節約用地3.2公頃;氣井采用串接式管線,少建管線45.5公里。集約式井場的利用,減少鉆前井場施工周期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