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商務部終于公布了對美國、韓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反傾銷初裁公告,相關美韓企業將被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光伏行業資深分析師認為,初裁對國內企業的“心頭大患”韓國OCI株式會社僅征收2.4%的臨時稅率,將令國內多晶硅價格進一步下壓。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商務部“善待”韓國企業充滿了深意。業界普遍認為,這將對中歐光伏貿易爭端談判結果產生影響。
多晶硅價格或繼續下挫
進行長達一年的調查后,商務部公告稱,將從今年7月24日起對原產美國及韓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稅率在2.4-57%不等。要求進口經營者在進口被調查產品時,依據初裁確定的各公司傾銷幅度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這個結果有些出乎意料。”民生證券電力設備和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告訴記者。
據介紹,目前來自韓國多晶硅產品已占到進口總量的3成,其中OCI株式會社的產品占據的份額最大,對我國硅片和多晶硅兩個環節的價格長期施加壓力。
此次,初裁名單上的韓國OCI株式會社僅被征收象征性的2.4%的臨時關稅,意味著韓國多晶硅產品仍能暢通地進入我國市場,將對國內多晶硅行業形成明顯的利空。
近一周,太陽能級多晶硅報價約在16.6美元/千克,較3個月前足足下跌了1.2美元/千克。但國產多晶硅生產成本仍普遍維持在20美元/千克以上。
供需關系方面,今年國產多晶硅的產能預計將達14萬噸,但市場需求僅在7-8萬噸,產能過剩問題仍然突出。
此前,中國商務部多次推遲發布對韓美及歐盟多晶硅反傾銷初裁結果,業界一度認為裁決結果將有利于國內企業緩解虧損壓力。
“目前來看,希望完全破滅。”王海生表示,下半年多晶硅和硅片價格將進一步承壓。
暫不公布對歐盟產品裁決意味深長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對原產美、韓兩國的太陽能多晶硅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后數月,商務部又宣布了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并稱該案與前案合并進行調查,以累計評估三國(地區)進口被調查產品對國內產業造成的影響。
“此次只公布了對韓美太陽能多晶硅反傾銷結果,顯然是有所用意的。”新能源行業專家認為。
7月9日,德國媒體曾報道稱中國將不會對歐盟多晶硅產品進行反傾銷制裁,德國最大的多晶硅產品出口商瓦克化學當日股價應聲暴漲。3天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卻表示調查仍在按程序進行。
這一個小插曲對于已在白熱化階段的中歐光伏貿易談判而言,顯得十分微妙。目前,關于中國出口到歐盟光伏產品最低價格和份額等核心問題,雙方仍然僵持不下。
“中國市場中,來自歐盟的低價多晶硅產品數量顯然不會少于韓國。”光伏行業人士表示,商務部對韓國多晶硅產品“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處理方式,無疑給歐盟委員會出了一道選擇題。要懲罰還是要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