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資源的重大發現,對其所在地區來說,往往是一場狂歡。然而,在地中海東部地區,取而代之的卻是“舊恨未了,又添新仇”。
國際軍事情報和研究機構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最新報告,分析了該地區因天然氣資源新發現而導致的進一步復雜化的局勢。目前,已經對東地中海氣田資源提出“聲索”的國家包括希臘、土耳其、塞浦路斯(含自稱獨立的以土耳其裔為主體的北塞浦路斯)、以色列,也包括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組織。
各方聲索權相互交疊,地區存在長期沖突的歷史,而海面下蘊含的豐富資源對資金緊張的各方又充滿誘惑,這就導致爭議糾紛難以依法解決。
以色列和鄰國
以色列和地區鄰國一直處于敵對關系,而目前該國在開發東地中海新發現資源的活動中則走在最前面。有鑒于此,以色列和鄰國之間因為天然氣資源而關系進一步惡化也就沒什么好奇怪的。
以色列天然氣資源大開發始于1999年,當時美國諾貝布爾能源公司和以色列德雷克能源公司在以色列外海發現天然氣田。2009年1月,以色列宣布發現塔馬爾氣田。今年3月30日,該氣田已經投產。而在塔馬爾氣田發現后幾個月,諾貝爾能源公司還宣布了另一個大發現,鄰近的達利特氣田儲量估計也達 0.5萬億立方英尺。2010年6月發現的利維坦氣田是目前最重要的發現,該氣田預計可開采儲量高達18萬億立方英尺。
上述發現改變了以色列的能源格局。塔馬爾和達利特氣田的儲量足夠以色列使用20年了。加上利維坦氣田,以色列能滿足所有天然氣發電需求外,甚至還能向歐洲出口天然氣,這無異于一個重大的戰略轉折。
然而,以色列與鄰國關系向來緊張,其天然氣資源的發現也加劇了其對地區安全局勢的關注。黎巴嫩和以色列的領海糾紛,凸顯了該地區海上油氣田開發的法律和政治風險。以色列與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也存在天然氣糾紛。
塞浦路斯和希臘的大戲
除以色列之外,東地中海地區天然氣勘探開采最活躍的就數塞浦路斯了。塞浦路斯2010年同以色列談判明確雙方專屬經濟區邊界,此前2003年塞方也已同埃及談判明確了專屬經濟區邊界。2011年,塞浦路斯水域發現儲量巨大的阿佛洛狄忒氣田,該氣田距離利維坦氣田不過35公里,儲量估計達8萬億立方英尺,可滿足塞浦路斯未來多年的能源需求。
塞方打算單邊開發氣田,這一決定則讓土耳其擔心。2012年4月,土耳其國家石油公司在塞浦路斯島北部外海開展勘探。2013年3月,由于意大利埃尼公司同塞浦路斯達成鉆探許可協議,土耳其與該公司斷絕了關系。土耳其跟希臘也存在矛盾。今年2月,希臘向聯合國提交照會,抗議土耳其頒發希臘大陸架上的鉆探許可。土耳其則發照會稱,所有許可都在土耳其大陸架上。
領海范圍不清、大陸架劃界無法取得一致,這都對合法的經濟開采權造成混亂,也加劇了地區軍事緊張局勢。這并不是一個新問題。土耳其和希臘這兩個北約盟友1987年就因鉆井問題差點開戰,后來土方明確表示要避開爭議水域行動。與塞浦路斯一樣,希臘也認為海上資源開采是擺脫財政經濟危機的潛在方法。
海軍競爭
除了油氣資源競爭,地區國家還大搞軍艦外交,采購海軍裝備,以此來支持本方“聲索”并威懾競爭對手。
2011年9月,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稱土方艦艇將大幅增加活動頻率,以色列將無法在東地中海隨心所欲行動。埃爾多安的話在一定程度上針對的是塞浦路斯的天然氣勘探活動,同時也是表達其對聯合國就以色列2010年攔截土赴加沙救援船隊并造成土方人員死亡事件調查報告的不滿。作為對埃爾多安表態的回應,2011年11月,以色列稱已加大了對列維坦和塔馬爾氣田的海軍巡邏力度,上述兩氣田的巡邏力量已經與Mari-B和Noa氣田相當,目的就是保衛海上平臺免受其他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的威脅。
東地中海國家對海洋安全問題都產生了新的興趣,也迫切希望推進海軍和海岸警衛隊現代化。以色列2012年7月宣布,要花8億美元采購4艘海上巡邏艦保衛海上平臺,確保海上安全。土耳其也在推進一系列采購項目,包括為海軍采購16艘圖茲拉級巡邏艦,為海岸警衛隊采購4艘多斯特級巡邏艦。
另外兩個主要聲索國希臘和塞浦路斯因為資金不足而無法推進采購。不過,受資源勘探成果刺激,塞浦路斯今年1月決定采購2艘海上巡邏艇,最終預算可能達1.5億美元。希臘本打算從德國采購6艘潛艇,但目前國防預算受政治決策影響,只好采用非常規辦法來加強自身在地中海的存在。今年2月,希臘提出從法國租借2艘護衛艦和4架海上巡邏飛機,以加強對東地中海的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