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厄爾尼諾跡象的出現,北半球冬季氣溫偏高的預期愈加強烈。氣候異常的影響已經不局限在農業方面,對于煤炭市場也存在著較大利空效應。
厄爾尼諾年我國天氣也受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會導致全球氣候異常。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非洲到拉丁美洲,氣候變得古怪而不可思議,該涼爽的地方驕陽似火,溫暖如春的季節突然下起大雪,雨季到來卻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卻洪水泛濫,同時也會使全球許多地區出現嚴重干旱或水災。
根據氣象觀察數據,厄爾尼諾年我國的氣候可歸納為:暖冬、北干南澇、東北冷夏和熱帶風暴減少。據中國氣象局統計,近50年80%的厄爾尼諾年我國都出現了暖冬。
自1950年以來,全球共發生過兩次強厄爾尼諾現象,分別為1982—1983年以及1997—1998年。1998年冬季的氣溫明顯高于其他年份,且全年降水量普遍增多,而其他年份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一個季節內。
水電窗口開啟,火電需求減少
正常情況下,二季度水電窗口開啟,充沛的降水為水力發電提供基礎支撐,水力發電呈現顯著回升態勢。二三季度水電發電量占比保持在15%以上,一四季度一般在10%左右。今年二季度以來,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陰雨天氣偏多,特別是8月中旬以來,降水異常增多,南方進入豐水期,水電窗口開啟,對于火力發電量呈現正向擠出效應。
水電充沛,火電機組停機檢修。8月中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持續降雨,且天氣涼爽,民用電急劇減少,耗煤量降幅較大。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電煤需求,南方沿海沿江地區的梅雨季節延長,持續低溫直接影響空調負荷和民用電的增長,造成了用煤旺季下游用戶耗煤不高。
受冷空氣和持續降水雙重作用,今夏南方不管從高溫日數還是強度上來說,都明顯偏弱,涼爽程度甚至高于北方。冷夏后再遇暖冬,社會用電增量恐不足。
電力行業是動力煤消費的主力,且所占比重一直在提高。由于火電一般不被存儲,而是根據當時電量需求的增減來進行調整,因此用電量的需求決定了動力煤的需求。
總結
對海溫的研究截止到今年9月,表現為中性,相關氣象單位預測海水溫度還在慢慢上升,今年可能是個厄爾尼諾年,但是強度屬于中等。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動力煤會受到以下幾方面影響:
其一,降水量充沛,水電窗口開啟,水電量增幅擴大,短期內對于火電量存在正向擠出效應。作為火電行業的基礎能源,動力煤剛性需求在短期內遭削弱。
其二,涼夏后再遇暖冬,四季度社會用電需求增量恐不足,尤其是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減少的可能較大。今年夏天南方以低溫多雨天為主,用于制冷的電力需求較低。如果再迎來暖冬,那么冬季供暖電力需求也將疲弱。
其三,從采購心態上說,目前上下游庫存均處于高位,而電廠日耗處于低位,補庫需求疲弱。今年暖冬的預期加劇了下游的觀望氛圍,進一步的采購計劃將延后。